创新创业实务:创业风险-可承担损失原则

来自CloudWiki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你如何理解“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

授课流程:

(1)快速提问:你如何理解“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这句话?——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一个将军在一场战事中,先不是去考虑胜利以后会怎样,而是考虑失败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种处理一件事,先不是考虑你能得到什么,而是先考虑你需要付出什么。如果能够做到这点,我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2)过渡:这句话代表了什么样的风险观呢?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选择性判断,然后我们再来总结这句话背后的风险观(翻页)

要点与建议:

(1)快速提问,过渡流畅

面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四个问题-预测还是控制

思考

  • 成功机会有多大?
  • 预期净收益有多大?
  • 你会做出哪些投入?
  • 失败了会如何?

授课流程:

(1)问题解释:大家看PPT上的表格,左边栏是面对不缺行决策的四个决策。我们需要做出判断,你觉得这四个问题是从预测的视角提出来的还是从控制的视角提出来的。简单而言,就是要回答这四个问题,你是否需要预测?如果需要预测来回答你就选择预测,如果不用预测你就可以做出判断或自行掌控,你就选择控制。

(2)选择:接下来请大家扫码,并做出选择

(3)大屏展示结果

结论

  • 成功机会有多大? 预测
  • 预期净收益有多大? 预测
  • 你会做出哪些投入? 控制
  • 失败了会如何? 控制

要点与建议:

(1)解释清楚两个选项“预测”和“控制”的含义

授课流程:

(1)过渡:ppt上给出了参考答案,大家可以可以核对一下是否和你的选择一致。接下来我们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让大家做这样的判断,这与我们的风险观有什么联系。

(2)解释:前面两个问题与成功和收益有关,代表的是你能获得什么;后面两个问题与投入和风险有关,代表的是你会失去什么。如果你主要关注的是你想获得什么,那你需要依赖预测,因为前两个问题是高度不确定的;如果你首先关注的是你会失去什么,那不需要依赖预测,因为后两个问题你可以掌控或判断。

(3)过渡:从风险的角度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创业(翻页)

观点

创业不一定意味着能有多大的收益,创业是一个关乎风险是否致命的问题。所以创业家们是依据可承担损失,而不是预期收益来决策。

行动

创业者依据可承担损失,而不是预期收益来决策即你可以接受失去什么,而不是你期望得到什么培育那些失败几率较低,而未来可能赢得多种可能性的机遇

低风险,小失败

可承担损失

A 时间

B 学位/声誉

C 健康

D 金钱

E 生活方式

授课流程:

(1)过渡:创业风险观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基于可承担损失而非预期收益做决策,也就是说我们要对什么资源可以用来冒险,什么资源不可冒险有所决断。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试。

(2)排序:

这里给出了五种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资源:时间、学位/声誉、健康、金钱和生活方式

你们自我评估一下,这五种资源你愿意付出(损失)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最愿意付出的排在第一位,最不愿失去的排在最后。

在纸上写下你的排序,只需写选项对应的字母(1分钟)

(3)投票:你最愿意付出的是哪一项?通过手机投票(对应选项的字母)(1分钟),并将投票结果大屏展示

要点与建议:

(1)指令清晰

反思

  • 每个人的排序一样吗 ?为什么?
  • 为什么有些人可承担损失远远高于其他人?

授课流程:

(1)过渡:接下来我们反思一下刚才的排序活动。

(2)第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排序(风险偏好)一样吗?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同质的群体,排序可能比较近似。通常而言,排序是有差异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相同的资源对不同人重要性也不一样,因此,可承受的风险也会引人而异。

(3)第二问题:那为什么有些人可承受损失远远高于其他人?——这除了与个性差异有关之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你欲望的强弱。当你对一件事的欲望越强烈,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可承受的损失就越高。那些创业家之所以看上去富有冒险精神,是因为他们足够强烈,可承受的损失远超他人,但本质却是“反风险”的。

要点与建议:

(1)关联“欲望”

结论

可承受损失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创业家敢于“冒险”本质是可承受损失高于他人·创业家强烈的“欲望”使得他们愿意承受更高的损失·可承受损失的评估与“心理账户”有关。

心理账户-你如何评估你的各种资源

定义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

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有别于钱包的另一种心理账户

人们根据钱的来源和用途,无意识的将钱进行归类,并赋予不同的价值进行管理(钱和钱是不一样的)。

比如∶

>工资:划归到辛苦积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

>年终奖:视为一种额外的恩赐,放到“奖励”账户中

>中彩票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

举例

“心理账户”举例

  • 旅游一次性付费和分批付费感觉一样吗?
  • 花工资、奖金、中奖、信用卡的钱,感受─样吗?
  • 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能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吗?
  • 为什么赌徒的口袋永远是空的?

从风险的角度看“可承担损失”

Wx20-4-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