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Spark实战:用PySpark建立第一个Spark RDD

来自CloudWiki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谓RDD

Apache Spark的核心组件的基础就是RDD.所谓的RDD ,即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buted Datasets),基于RDD可以实现Apache Spark各个组件在多个计算机组成的集群中进行无缝集成,从而能够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完成海量数据处理。

与MapReduce比较

RDD 相对于MapReduce来说:

  • 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
  • 中间结果存于内存中,性能更快

RDD的本质

RDD 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只读的分区数据集合

Spark相关操作只需操作RDD即可。

一个RDD的不同分区可以保存到Spark集群的不同节点(Work Node)上,从而发挥集群的强大计算能力。

Python21062801.png

RDD在计算的时候,每个分区都会起一个task,所以rdd的分区数目决定了总的的task数目。
申请的计算节点(Executor)数目和每个计算节点核数,决定了你同一时刻可以并行执行的task。
 

比如的RDD有100个分区,那么计算的时候就会生成100个task,你的资源配置为10个计算节点,每个两2个核,同一时刻可以并行的task数目为20,计算这个RDD就需要5个轮次。如果计算资源不变,你有101个task的话,就需要6个轮次,在最后一轮中,只有一个task在执行,其余核都在空转。
 

如果资源不变,你的RDD只有2个分区,那么同一时刻只有2个task运行,其余18个核空转,造成资源浪费。

这就是在spark调优中,增大RDD分区数目(即增大了task数量),增大任务并行度的做法。

RDD的特点

将数据实际映射到不同的Spark节点上,这从理论上解决了RDD可以处理海量数据的问题

一般来说,RDD具有如下特点:

  • 只能读不能修改:通过转换操作生成一个RDD
  • 分布式存储:一个RDD通过分区可以分布在多台机器上并进行数据处理
  • 内存计算:将全部或部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且可在多次计算过程中重用
  • 具有弹性:当内存不足时,部分数据在磁盘上处理

一般来说,借助RDD,开发人员无须关注底层数据的分布式处理过程如何实现,而只需关注业务逻辑是什么,

Spark中建立RDD的几种方式

  • 用parallelize方法建立RDD
  • 用range方法建立RDD
  • 使用textFile建立RDD
  • 使用HDFS建立RDD